数字电影《凤凰涅槃》拍摄手记(文字版)

2008-07-29

也许真是一种巧合,《凤凰涅槃》剧组刚一结束拍摄,离开温州,台风“凤凰”便光临温州了。幸好,28日上午的航机还能赶在“凤凰”来袭前的几个小时,顺利起飞,好让我携带27盘电影素材带回到北京。接下来,这批带子将送到电影频道后期基地,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 

 

《凤凰涅槃》里的温州人

 

制片人:一个广告人的电影梦

    走进车站大道交行广场的一套写字楼,我们见到了《凤凰涅槃》总制片人,温州一心智业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培军。

公司会议室里,吴培军正在带领他的团队,为一部广告片创意进行着激烈的脑力风暴。另一个工作间里,剪辑师正在紧张地进行后期制作。墙上的工作日程表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个项目的进度与分工。

作为一家专业的商务影视制作公司,一心智业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广告片、企业宣传片的策划和制作,在业界可谓小有名气。那么,面对已然是如此繁忙的制作业务,吴培军为什么还要抽身出来搞电影呢?

   面对记者的疑惑,吴培军坦露了自己的电影梦……

   “时光飞逝,我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到现在整整20年了”吴培军不无感慨地说,“这二十年,我做过记者、栏目制片人、网站总监、甚至还开过印刷厂,直到拍广告,几乎能作的事都作遍了,唯独没作过电影。这对电影学院毕业生来说,不知道是否是命运的一种捉弄。”

   的确,电影艺术的魅力是难以抗拒的,尤其是对一位在中国第一电影圣殿耳濡目染过的人来说。“虽说电视广告的流程也和电影基本类似,也有一定的艺术性,但终归是一种商业服务,客户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纯个人化的表达是不现实的。而在电影中,你却可以成为你思想的主人,就像一快白布,你可以在上面姿意挥洒,享受那份自由与畅快。这也许就是我对自己电影梦的一种概括吧。”谈到电影和广告区别时吴培军如是说。

   谈及即将开拍的《凤凰涅槃》,吴培军也是充满期待,不仅仅是因为它是自己电影梦开始的地方,更是由于它承载了一个温州电影人对温州企业文化的一种理解与期许。

   “既然是经营商务影视的,打交道最多的当然是温州的企业。过去的企业单纯只讲利润,而对社会责任,诸如劳工权益、环保、知识产权等重视不够。现在,社会文明 的进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企业将很难在未来的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吴培军告诉记者。

所以,策划这部电影时,吴培军便决定大胆地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甚至是带有某种批判性质的眼光重新审视温州人、温州企业。因此,电影中大量的段落或细节,都透射出这种观念。吴培军举例说,电影第一场戏,就是凤凰西班牙分公司员工深夜里卸货扰民,差点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与其说是肢体或语言的冲突,不如说是文化冲突。因为温州人素来以吃苦耐劳,睡得地板作得老板而闻名,而这与高度重视休息权,严格执行休假制度的西方企业文化相抵触。如何在这样一种国际大环境下,追求一种和谐共赢?这也是《凤凰涅槃》留给温州企业,乃至所有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的一个反思命题。

     “我公司最近两年接手的企业宣传片、形象片当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采访的最后,吴培军又把话题转回到了自己的本行,“不少客户都在短短几分钟的片子里面,挤出时间加上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公益慈善、员工福利方面,而不再是一味地宣传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说明温州企业这方面的意识正在觉醒和提高。对此,我深感欣慰。”

编剧:老将和新兵

王强:  八一电影制片厂职业编剧,从事影视剧本创作二十余年,作品无数。

吴三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艺术学博士,初涉影坛,作品:处女作一部。

这就是《凤凰涅槃》的编剧阵容,典型的老将加新兵的组合。尽管阅历大不一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两人都是地道的温州人。

出生于瑞安市塘下镇的王强,现已是八一厂文学部主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次创作以温州企业家为主角的影视作品了。淡及此次创作的体会,王强感慨颇多。

“这次创作《凤凰涅槃》感觉也就像凤凰涅磐一样,就像死过一回又活过来。”

这种死去活来的体验,对于九易其稿,且剧本中途遭遇搁浅的王强来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

2006年11月,王强正式接手《凤凰涅槃》的剧本创作任务。当时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正在策划一部工业题材的数字电影剧本,以便为次年召开的十七大献礼。温州素来以民营企业发达而著称,这为编剧提供了太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王强很快就锁定了最具特色的温州鞋企作为创作对象。于是,经过紧张的创作,王强很快拿出了初稿,并得到电影频道领导的认可。

然而,不巧的是,另外一部题材与人物关系类似的数字电影却早于《凤凰涅槃》获得了剧本立项。如此一来,《凤凰涅槃》的剧本立项便不得不被搁置了起来。

谈及被搁置的这段时间,王强告诉记者,自己那时的心情真可以用“心焦如焚”来形容。因为转眼到了2007年下半年,十七大都开过了,仍然没有转机。

“这时候,我总是想起电视剧《士兵突击》里那句经典台词:不放弃,不抛弃。也正是这句话,使得《凤凰涅槃》活了下来。”

    作为军人编剧,王强显然对此更加感同身受。于是,在等待转机的日子里,王强和他的合作者始终不断地在修改剧本,润色提高。他们坚信,是金子总会有放光的一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初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而《凤凰涅槃》剧本的立意又与此高度契合。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与摇篮,制鞋又是温州第一支柱产业。剧本主要反映的,就是以赵踊琪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温州企业家,如何在国际化竞争的环境下,以国际化的视野,突破三十年前作坊式、家庭式的发展瓶颈,最终走向成功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凤凰涅槃》的剧本立项终于再一次被提上议事日程,有幸成为电影频道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献礼片项目。

   作为编剧之一的吴三军,出生于永嘉县上塘镇。面对自己的编剧处女作,吴三军告诉记者:“作为我国第一位电视艺术学专业博士,我的本行应该是搞影视剧理论研究的。只所以这次尝试创作,完全源自于几把火的刺激。”

  说起这两把火,每一个温州人,尤其是温州鞋商都会没齿难忘。那就是1987年杭州武林门的火,以及2004年西班牙埃尔切的火。前者让温州人痛下决定,彻底告别仿冒名牌,走上自竖品牌之路;后者则是指引温州鞋超跃“中国制造”,的低水平加工阶段,向着“中国创造”的高端国际市场迈进。

温州鞋的历史就是温州人创业历史的缩影。每一次转型与质变都恰如凤凰浴火,尽管阵痛连连,却最终迎来涅磐重生。于是,吴三军便想到用“凤凰涅槃”这个片名,以此书写一部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温州鞋,乃至温州人的励志电影。